文艺上海年丨绒绣、剪纸、碑刻传拓,在图书馆过个非遗中国年

文艺上海年丨绒绣、剪纸、碑刻传拓,在图书馆过个非遗中国年

独自过活 2025-02-01 简单报 19 次浏览 0个评论

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走亲访友、参与各地民俗活动,还可以在非遗体验中度过一个文化中国年。

上海图书馆与万代南梦宫(中国)联合主办的“承古启新,乐创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正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展,其中“非遗共创艺术展”与“非遗大师体验课”两大板块将持续开放至2月9日,在春节期间为市民带来丰富的非遗乐趣体验。

文艺上海年丨绒绣、剪纸、碑刻传拓,在图书馆过个非遗中国年

“承古启新,乐创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现场

“非遗共创艺术展”汇聚了上海绒绣、上海剪纸和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各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之作。

上海绒绣,又称“绒线绣”或“毛绒绣花”,是一种采用彩色羊毛绒线在特质的网眼麻布面料上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的刺绣工艺,有着工艺精细、针法多变、厚实缜密、层次清晰、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特点。

文艺上海年丨绒绣、剪纸、碑刻传拓,在图书馆过个非遗中国年

上海绒绣

19世纪末,绒绣从西欧传入上海,在上海设立早期的绒绣生产基地,于20世纪在上海开始发展与创新之路。2011年,上海绒绣经国家文化部批准,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上海剪纸出现于20世纪初,当时多用作门笺、鞋花和绣花样。在近百年的历史演变中,上海剪纸在造型和手法表现上,吸收了北方剪纸粗犷朴实、线条奔放的特点,又糅合了南方剪纸纤细秀丽、线条流畅的特色,形成了构图丰满、线条简练、形态生动的海派剪纸艺术风格。海派剪纸大师王子淦,是海派剪纸风格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兼容南柔北刚之风,题材广泛,花鸟虫草,飞禽走兽,都在他的手指开合之间成为栩栩如生的优美图案。

文艺上海年丨绒绣、剪纸、碑刻传拓,在图书馆过个非遗中国年

市民读者们现场体验非遗

作为流传千年的传统工艺,碑刻传拓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字史料,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之一,我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得以代代相传。而作为碑刻的衍生—传拓技术,则起源于魏晋,传承至今。

上海图书馆传承保护的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包含刻碑、传拓和拓片装裱,受到上海特有的海派地域文化影响颇深,形成了独特的江南风格,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2015年6月,上海图书馆身边的“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入选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文艺上海年丨绒绣、剪纸、碑刻传拓,在图书馆过个非遗中国年

非遗大师体验课现场

“非遗共创艺术展”除了汇聚了上海绒绣、上海剪纸和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各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之作,几位传承人还分别将精湛的技艺与春节元素及万代南梦宫集团旗下多个人气IP——吃豆人、太鼓之达人、拓麻歌子和水豚君相结合,创造了多幅创意作品,以人气IP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年轻化传播。

展览现场特别设立的分时段共创体验区,让每一位到场的观众都有机会亲手完成一幅非遗体验作品,并将作品直接在现场展出,充分发挥创意,在互动中找到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新方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开发测试用例,本文标题:《文艺上海年丨绒绣、剪纸、碑刻传拓,在图书馆过个非遗中国年》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